天津全力打造住房城鄉建設工作高效治理體系
2024/12/24 18:47:33 瀏覽數:213

天津五大道全景

天津海河鳥瞰
天津市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為指引,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天津提出的四個“善作善成”重要要求,全面響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中關于住房城鄉建設信息化發展的戰略部署。對照住房城鄉建設部“數字住建”工作要求,天津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員會大力推進天津“數字住建”建設,以天津“智慧住建”平臺為基礎,構建大系統融合、大數據慧治、大服務惠民、大平臺支撐的天津“數字住建”體系。
2024年,天津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員會將“數字住建”建設作為引領性、戰略性工程,緊緊圍繞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這條主線,緊扣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三大工程”建設,以科技創新、產業煥新、城市更新驅動盤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質量,助力美麗天津建設。今年5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對天津市“數字住建”信息化平臺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
2022年,天津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員會便成立了以主要負責同志牽頭、領導班子成員參與的信息化工作專班,組織開展天津“數字住建”平臺建設。經過兩年的建設,至2023年年底,通過梳理打通住房城鄉建設領域全部業務流程,構建住房城鄉建設工作高效治理體系。一是以業務管理為單元,構建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閉環,匯集、升級、開發前后臺功能模塊94個。二是建成集政務管理、行政審批、社會服務和視頻監控等服務全行業、全市域的一體化平臺。三是以國產化技術為支撐,構筑安全支撐體系,實現住房城鄉建設業務一網統管、一網通辦,保障數據分級共享、安全有序。四是形成全市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空間矢量數據庫,構建以單套住房、單段管網、單個企業為最小單元的住建數據底座,形成建筑、小區、社區(園區)、城區“數實孿生”。
形成空間“一張底圖”
筑牢“數字住建”三個底座
筑牢“數字住建”三個底座
通過“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首次摸清了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設施“家底”,形成了反映全市城鄉房屋建筑以及重要市政設施空間位置和物理屬性的海量數據。
一是構建房屋編碼庫。依據國標、行標和地標,結合天津實際,制定《天津市數字住建資源數據標準》,引入一房一碼機制,制定“區、街道、社區、小區、房屋、單元、戶”七個層級的房屋編碼規則,對新建項目自施工圖審查環節全部賦碼到幢,預測繪環節賦碼到單元、套,形成建筑單體的矢量落圖、一房一碼、一碼串聯和一圖匯聚,形成房屋的唯一“身份證”。
二是構建數圖結合、數實孿生、動態更新的住房城鄉建設基礎庫。建立以單幢房屋、單條道路、單段管網為最小單元的空間數據底座,按照統一數據標準、統一房屋編碼、統一空間坐標等要求,形成全市精確到套的房屋建筑立體大數據。指導各區以城市體檢為載體開展“災普”數據更新工作,完成全市房屋建筑圖形數據更新。通過再造業務流程,實現政務審批、質量安全監管、竣工交付和房屋日常維護全生命周期的專題業務圖層動態更新。
三是構建條塊結合的業務數據庫。打造一體化業務數據庫,結合數據庫功能規劃,劃分為業務層、主題層、專題層。在業務層,涵蓋全委各處室的房屋建筑全部業務,形成橫向到邊;對每一個業務形成市、區、街道(鎮)、社區(村)、小區(園區)、家庭(企業)的全鏈條貫穿,縱向到底。在主題層,匯聚業務辦理結果,形成高質量的成果明細主題表,串聯現有63個模塊上下游業務,同時支撐下一步計算大數據專題指標。在專題層,形成一、二、三級分層指標體系,從行業宏觀、指標分類、微觀的不同層級輔助領導決策,形成層層鉆取、逐級深入的展現形式。對于各區用戶,通過應用和數據授權,形成塊狀管理,打造區級指標畫像。
打造全生命周期管理“一個閉環”
服務建筑業三大環節
服務建筑業三大環節
通過行業和產業梳理,將工程建設項目分為勘察測繪設計咨詢、工程建設以及房屋管理保障三大環節,通過高效整合業務模塊,構建系統全面的管理體系,把各個分散的管理環節整合為一個管理閉環,確保從項目孕育到終結的每一步都相互協調、支持,提高管理的整體性和統籌性。
一是立項階段的勘察測繪設計咨詢,從勘察、設計、監理、總承包、全過程咨詢的招投標,到施工圖審查(包含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節能、特殊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等)以及正在推動過程中的BIM(建筑信息模型)智能輔助審查、城市更新方案深化,通過系統全面的管理體系,為工程建設前期提供設計審查咨詢、為實現智能建造提供前期的設計保障。
二是建設階段的工程建設,從施工許可、質量監督登記、質量安全監管,到銷售許可審批、資金監管、竣工驗收等環節,均已實現貫通式的管理,打破了過去部門間的信息壁壘,實現了數據的串聯、落圖、編碼和信息共享。其中,在質量安全監管方面,通過“實景三維+BIM+圖表”的方式,接入工地視頻監控、環境監測、沉降監測等各類物聯感知設備,實現建設工程項目進度、質量、安全的可視化管理與分析。
三是運維階段的城市運管服務,覆蓋物業管理、維修資金、城市體檢、房屋安全監管、老舊小區改造、住房保障管理等多個環節。通過高效整合這些模塊,構建了系統、全面的存量房屋一體化綜合監管體系,旨在確保居住環境的安全與舒適,加強房屋結構安全監管,推動老舊小區升級改造。同時,該體系還涵蓋綠色能耗管理、歷史文化保護及農村危房改造等領域,以推動節能環保、文化傳承和農村地區房屋安全水平的提升。
打造數據分析“一座平臺”
助力行業管理三種需求
助力行業管理三種需求
基于房屋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海量數據,深入挖掘,對天津市經濟運行、房地產市場、工程建設等行業市場管理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形成多級數據指標體系,為管理決策提供有力支撐,繼而產生更廣泛的業務需求。
一是經濟分析需求,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通過投資增速對比、投資方向分析,精準把握資金流向,判斷工作重點方向。在工程項目管理方面,實時監測項目進展、工程質量、安全狀況等,利用數據技術分析市場供需關系,預測市場走勢,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在房地產市場方面,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房地產市場發展趨勢研判、態勢感知、監測預警,提升房地產市場調控能力,助力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二是質量安全監管需求,在工程建設階段,依靠遠程管理可視化、項目數據空間化、過程進度臺賬化,通過分析工程項目的進度、質量、人員、安全數據,能夠提供及時的風險預警和主動監管。在房屋管理階段,將風險隱患房屋數據做好區域分布,統計利用移動設備開展日常巡查以及上報問題處理情況,并在圖上實時反映監管整改成果。
三是城市智慧管理需求,通過將城市體檢、城市管理、能耗監測等基礎數據庫和人口、建筑、用地情況相結合,形成數據疊加效應,將采集成果在“數字住建”上進行空間統計、匯總和可視化,生成體檢“一張圖”。對綜合的指標結果開展數據分析和評價,制定問題清單和整改清單,并在圖上實時跟蹤監管整改成果。
構建安全支撐“一套體系”
做好數字化應用三方面防護
做好數字化應用三方面防護
“數字住建”平臺是全面應用自主可控技術的綜合性系統平臺,實現平臺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動態防御,確保系統網絡和數據安全。
一是構建平臺環境防護,平臺建設全部采用國產化硬件和軟件。系統服務器、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和安全軟硬件全面采用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國產化產品技術應用,通過不斷完善調優,既保障平臺使用,又為國產生態健康發展創造應用場景。
二是加強用戶使用防護,構建完備的安全保障體系。通過部署網絡探針實現網絡訪問數據采集,實時監控網絡安全態勢??蛻舳伺浜狭阈湃蜸DP安全訪問系統,實現用戶對平臺的安全訪問與安全保障。
三是實現數據傳輸安全防護,搭建內網和政務外網安全可靠的數據交換網絡架構。實現政務外網、政務互聯網、物聯網互聯互通,有線網和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無線專網協同互補的網絡體系,最終形成市、區、街道(鎮)、社區(村)、小區(園區)、家庭(企業)“一網統管、一網通辦”的管理新模式。
創新數字化應用場景
努力實現城市“數實孿生”和“數字住建”
努力實現城市“數實孿生”和“數字住建”
一是持續優化平臺功能,服務生態韌性宜居城市建設。以城市CIM(城市信息模型)為基礎,協調國土規劃、人力社保、園區運營、社區治理、生態環保等數據接入,實現基礎地理信息與時空信息的有機融合。打造具備數據匯聚管理、三維可視化、模擬分析等能力的城市運管基礎平臺,促進生活互聯網、政務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三網融合。
二是實現數字化賦能,推動建筑產業轉型升級。依托“數字住建”要求,以數字化促進傳統產業向新質生產力轉化,進行流程化再造,實現全鏈條賦能。堅持自主可控技術應用,大力推進國產化BIM建設,提升國產BIM、CIM市場應用水平,推動產業鏈條的延伸與拓展,促進產業生態多元化發展,為產業生態注入新活力。
三是打造數字溫床,實現行業產業場景擊穿。從頂層設計、數據挖掘、算法優化和技術應用等方面提升“數字住建”平臺功能,不斷創造新的數字化業務場景,做好與政府部門、產業相關單位的協同對接,助力探索人工智能和數據模型的專業應用,將“數字住建”推向深層次應用,形成一批協同好用的全國性標準化產品,服務整個產業發展。
天津“數字住建”工作在住房城鄉建設部的領導下,在全國同行的幫助下,努力實現政府、行業數字化轉型,通過學習其他省市先進經驗,不斷創新數字化應用場景,為天津城市“數實孿生”和全國“數字住建”貢獻力量。
來源: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