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動現代信息技術進家庭、進樓宇、進社區
2025/2/17 0:31:26 瀏覽數:96
提升住區和住宅智慧化水平,是構建智能高效新型城市基礎設施體系的有力抓手,也是建設韌性城市的重要舉措。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提出,發展智慧住區、開展數字家庭建設等重點任務,推動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舒心更美好。
聚焦共享協作,打造一體化智慧生態系統。數字家庭是智慧住區的最小細胞,智慧住區是數字家庭建設實施基礎。要注重智慧住區與數字家庭的協同發展,打造服務管理聯動的有機生態體系。支持有條件的住區結合完整社區建設,實施公共設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與管理。以住宅為載體,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等實現系統平臺、家居產品互聯互通,加快構建跨終端共享的統一操作系統生態。進一步加強智能信息綜合布線,加大住宅和社區信息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投入力度,著力提升滿足數字家庭系統需求的電力及信息網絡連接能力。
聚焦場景落地,滿足全方位智能服務需求。持續完善智能產品在社區配套設施和住宅中的設置,努力構建“無處不智慧”的生活場景。支持智能信包箱(快件箱)等自助服務終端在住區布局,創新智慧物業服務模式,引導支持物業服務企業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鼓勵既有住宅參照新建住宅設置智能產品,對傳統家居產品進行電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改造。實施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提高居民服務便利性、可及性。積極順應消費需求變化,不斷提高商業質量,發展智慧商圈,持續優化智慧設施、智慧服務、智慧場景和智慧管理,滿足居民品質化、多樣化消費需求。
聚焦風險防治,構建多層次安全治理體系。以住區和住宅智慧升級為契機,推動社會治理向末端延伸,做到第一時間感知隱患、第一時間處置問題。建立健全數字賦能、多方參與的住區安全治理體系,強化對小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住區消防車通道、安全疏散體系等隱患防治,鼓勵對出入住區人員、車輛等進行智能服務和秩序維護,提升城市住區韌性。對新建全裝修住宅,明確戶內設置基本智能產品要求,鼓勵預留居家異常行為監控、緊急呼叫等智能產品的設置條件,提升智能家居設備的適用性、安全性,滿足居民用電用火用氣用水安全需求。
力,形之所以奮也。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把科技創新擺在城市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信息平臺建設為牽引,以智能設施建設為基礎,以智慧應用場景為依托,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轉型,緊貼“安居”“宜居”兩大方向,把發展智慧住區、建設數字家庭作為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載體,不斷推動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現新提升。
郭嘉穎
來源: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