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緊緊圍繞“四個抓” 創新探索歷史建筑保護利用
2025/4/27 17:25:53 瀏覽數:16
廣州以全國歷史建筑保護利用試點為契機,聚焦歷史建筑保護修繕、綠色改造、消防安全、數字化智能化應用、活化利用政策支持等方面開展創新探索。明確“三個一”的試點工作目標,即打造一批更精美的示范項目、探索一批更精細的技術應用、制定一套更精準的配套政策,統籌考慮既有建筑和城市公共空間,協同推進建筑保育修繕、人居環境改善、城市功能完善、文商旅融合等,緊緊圍繞“四個抓”深入推進各項試點工作,著力為全國歷史建筑保護利用貢獻廣州智慧、廣州實踐、廣州方案。
多寶路、寶源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提升實景照片 抓牢組織保障,夯實試點工作基礎 一是錨定藍圖實施,印發歷史建筑保護利用試點工作方案,明確工作任務、責任分工、時間節點和實施路徑,確立組織、財政、審批等保障機制,掛圖作戰合力推進。二是強化統籌領導,成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規劃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的“雙市長”牽頭掛帥,兩副秘書長及兩局局長任副組長,市直各部門、區政府為成員單位,統籌協同市區聯動。此外,廣州業已認定公布8批共841處歷史建筑,啟動2025年度歷史建筑修繕計劃,廣泛動員分批推進修繕活化。 抓準政策創新,突破保護利用瓶頸 一是創新保護規劃編制,新公布的第七批歷史建筑保護規劃,創新表達形式,以“1份文本+1套圖則”增強指導性、可讀性,使其成為通識讀本和專業工具書,做到都想讀、都能讀、能讀懂、能用好。二是優化修繕獎補政策,出臺歷史建筑及傳統風貌建筑修繕補助辦法,創新大修補助和小修補貼模式,提升政策適應性。三是完善消防審批政策,出臺既有建筑消防設計審查驗收管理辦法,完善消防審批機制。四是探索以居民為主體的保護實施機制,出臺試點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傳承利用實施意見,試行“6方面21條”激勵措施,鼓勵居民自主更新。完善歷史建筑保護利用支持政策,啟動制訂歷史建筑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辦法,納入年度立法計劃,將其作為試點的核心政策成果。此外,前瞻性開展新技術新路徑研究,推進制訂歷史建筑綠色提質技術指南、歷史建筑及其歷史環境適應氣候與應對風險的技術導則,健全保護利用技術標準體系;聯合工商銀行研發“古街貸”產品,為商戶提供普惠金融支持。 《廣州市第七批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抓優項目實施,筑牢試點成效根基 廣州選定5個試點項目,涵蓋歷史文化街區、嶺南園林、歷史地段、工業遺產四大代表性類型。一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提升,多寶路、寶源路、光復中三片街區聚焦完整社區提升、環境氣候安全韌性提升、綠色節能科技、消防設施集中布置等技術融合應用,以及創新歷史建筑盤活路徑。二是蘭圃歷史建筑群保護利用,蘭圃既是歷史建筑,也是歷史名園,特色鮮明,主要強化蘭文化闡釋展示和嶺南園林藝術傳承,協同推進歷史建筑保護利用、嶺南園林、生態保育與現代生活有機融合。三是象牙街歷史地段保護提升,聚焦引入社會資本探索公房騰退置換、私房整租托管等運營新模式。四是新造糧倉保護利用,聚焦工業類歷史建筑“全生命周期”開發管理模式、綜合運用新技術新材料提高修繕精度。 蘭圃歷史建筑群保護利用項目實景照片 抓強數字賦能,提升保護利用能效 一是全面完成歷史建筑三維測繪,推進HBIM展示利用,構建試點項目數據底座,研發HBIM協同全專業輔助歷史建筑修繕設計,促進提高修繕設計精度和審批速度。二是推動歷史建筑實時智能監測,運用傳感器、“無人機+AI”等科技手段強化日常監管。三是開展歷史地段活力監測研究,為試點項目的活化利用成效評估評價提供一套可量化、可觀察的監測體系。 新造糧倉歷史建筑群保護利用項目實景照片
來源: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