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勘察設計行業協會城市文化藝術和標識設計分會會長、上海賽馳標識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源說,由于領域過于細分小眾,容易被忽視,標識設計往往很難進入前期方案階段,直至建筑主體工程完工后才匆忙開始,淪為“補丁工程”,甚至缺席。即使打了“補丁”,對業主而言,成本、工期、質量、口碑也受到了影響,最重要的是,影響了人的體驗。
這種現象在公共建筑中尤為突出。章海峰指出,與日本、新加坡、美國等國家的公共建筑相比,我國公共建筑的標識設計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霸S多建筑將精力集中在造型上,卻忽視了人的尺度體驗,使用者連找衛生間都要暈頭轉向?!?/p>
在徐源等人感到苦惱的同時,城市的另一個角落——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博導、副教授吳端也在這一領域“孤獨”地探索。吳端是工業設計背景,研讀博士期間接觸了很多跨學科的學習,誤打誤撞進入了標識設計領域。她在上海世博會、北京奧運會、上海中心大廈等導向標識規劃中做了許多研究,深感其對跨學科知識要求的綜合性、復雜性。由于領域小眾,鮮有同行可以交流。
據悉,目前全國有30多個省市成立了標識行業協會,但專門的標識設計協會或專委會卻很少。令徐源欣喜的是,這份隱形的事業終于在2019年迎來了首春。五年前,在上海市勘察設計行業協會的支持下,協會成立了城市文化藝術和標識設計分會(以下簡稱標識分會),截至目前已吸納30余家標識設計公司成為會員單位。通過組織優秀標識設計項目競賽、巡展等活動,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開始了解標識設計。
此次巡展開幕式上,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上海市勘察設計行業協會總工程師丁潔民表示,標識設計領域雖然細分小眾,但展現的作品水平令人驚嘆?!熬葡阋才孪镒由?。”他鼓勵標識設計巡展活動堅持開展下去,要辦得豐富精彩,以獲得更多同類行業的認識、認同。本次巡展為第一站,在同濟大學建筑設計院舉行,章海峰表示,還將開設第二、三站,讓標識設計走進更多高校與建筑企業。
標識分會的成立也讓更多的同行找到了自己的“專業圈”,包括吳端。起初,她向SEGD美國環境體驗設計協會投遞競賽作品并獲得獎項,試圖在這一平臺尋覓同行,直至前幾年才了解到標識分會,與徐源一見如故。她說,希望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與標識分會一同把更多的優秀標識設計作品推向國際舞臺,也讓更多人看到中國標識。
“除了同行太少,甚至高校中也缺乏相應的學科設置?!眳嵌吮硎尽?/p>
為此,標識分會目前正在逐步推進與同濟大學、東華大學等高校的合作,旨在推出標識方面的課程?!?strong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一個好的專業需要從年輕人開始培養。特別是上海作為設計之都,更應該從方方面面體現一流的設計水準?!闭潞7逭f。
章海峰還提到,大量的城市更新尤其是街區更新項目,現在牽頭往往是標識設計。“因為老舊街區的指引系統基本存在缺失的情況,而從打造街區形象的角度來說,標識設計以最小的投入便能有迅速明顯的面貌改變。”記者認為,標識設計的下一個潛在市場或許就在城市更新。